由于电商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,轻工业品零售仓库的需求量大幅增加。而中国又是全球轻工业制造业的龙头,2017 年轻工纺织品出口全球占比 41% ,具民间统计亚马逊和 ebay 上出售的商品 50% 来自中国。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,今天俄罗斯、东南亚、印度和中东的电商包裹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直发。因此,中国的轻工业品零售仓需求量全球第一。
2019 年上半年,中国快递包裹已经达到每天 2 亿件,同时线下零售销售额是电商的 6 倍。在这背后是 6 亿平方米的仓库和 300 万名仓储工人在支撑,保守估计品牌商和零售商每年的房租和人工支出分别高达 1500 亿元和 1800 亿元。
仓储设备从来都具备有极强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特点,在以“箱”为作业单位的旧零售时代,托盘和叉车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仓库场景。同样,在以“件”为作业单位的新零售时代,轻型货架、料箱和购物车也无处不在。
因此,理论上来说,一旦找到比这“新三件”( 轻型货架、料箱和购物车)更低成本的替代设备,也很可能会拥有广泛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特点,这意味着这个赛道的公司有机会在中后期获得高增长性,快速推广普及产品和服务。
基于这个假设,我们再来看,这其中的客户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如何、最终真正的市场规模如何?
从整个零售行业来看,分为采销模式和平台模式两大阵营。采销模式线下的代表就是沃尔玛、国美、苏宁,线上的代表就是京东和天猫超市、亚马逊。平台模式线下的代表就是王府井和万达广场,线上的代表就是淘宝、天猫和 ebay 。
采销模式下的短头爆款产品通常都是零售平台自己管仓控货的,京东甚至自建物流配送。这类零售寡头视仓储物流为核心竞争力,有较强的付费意愿,甚至于不惜收购或者自己研发。但实际的市场规模占比其实非常小,以京东每日 600 万的包裹量去对比快递业每天 2 亿的包裹量,占比不到 3% 。
因此,真正的市场规模是在平台模式,而平台模式的仓储付费者是数以万计的品牌商、经销商和卖家,是一个“万仓发千单”的小散差的状态。所以智能仓储行业本质上是一个“低整合度+高创新机会”的市场,同时具备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的机会和挑战。